GCB | 杨元合课题组: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深度依赖驱动因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Info
原名:Depth-dependent drivers of soil microbial necromass carbon across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
译名:青藏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深度依赖驱动因素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通讯作者:杨元合
通讯作者单位:中科院植物所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gcb.15969
Introduction
微生物残体碳(C)被认为是土壤碳库持久性的重要贡献者。然而,目前还缺乏对不同土层微生物残体C的大规模系统观测,特别是对高寒生态系统。此外,生物和非生物变量(如植物C输入量和矿质特性)在调节微生物残体C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是否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尚不清楚。本公众号前面的两篇推文对微生物残体做了详细的介绍(SBB Editorial review | 微生物残体热: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Nature microbiology | 微生物在土壤碳储量中的重要性)。
Methods
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2200 km草原样带36个样点的土壤样品,分别采集了了表土(0-10 cm)和底土(30-50 cm)样品(Ecology Letters | 杨元合课题组:土壤碳持久性受植物输入和矿物保护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测定了土壤样品的氨基糖、植物C输入对土壤微生物残体C的影响、微生物特性、以及矿物保护对微生物残体C的影响。此外,作者还收集了全球草地微生物残体C的数据。
Results
1. 西藏高寒草地微生物残体C的空间变异性较大。36个采样点表土和底土微生物残体C分别为0.55 ~ 34.78和0.40 ~ 15.19 mg g-1,平均为9.57 ~ 1.72和3.29 0.57 mg g-1。
2. 微生物残体C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变量密切相关。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解释了62%的微生物残体C的空间变异(图3b)。
图2 (a)表土和(b)底土中植物碳输入和矿物保护对微生物残体碳的相对贡献
3. 微生物残体C的主要决定因素取决于土壤深度。在表层土壤中,植物C输入和矿质保护均对微生物残体C起主导作用。植物C输入和矿质保护对微生物残体C的空间变异贡献率达92.6%(图2a)。SEM分析表明,微生物残体C主要且直接受到植物C输入和矿质保护的影响(图3a),标准化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48和0.55(图4a)。植物C输入通过调节土壤pH和矿物保护间接影响微生物残体C(图4a)。在底土中,土壤粘土颗粒、铁铝氧化物和交换性钙提供的物理化学保护主要促进了微生物残体C的保存。与表层土壤相比,矿物保护对深层土壤微生物残体C变化的解释比例(30.1%)远高于植物C输入(4.1%)(图2b)。SEM分析证实了矿质保护在调控底土微生物残体C中的重要作用(图3b)。
图3 结构方程模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表土(a)和底土(b)微生物残体C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4. 与全球草地相比,西藏高寒草地微生物源C的比例相对较低(表土:45.4% vs. 58.1%;底土:41.7% vs. 53.7%)。
Conclusion
综上所述,青藏高寒草地表层和底土微生物残体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均高达40%以上。但与全球草地相比西藏高寒草地微生物源C的比例相对较低(表土:45.4% vs. 58.1%;底土:41.7% vs. 53.7%)。微生物残体C的主要决定因素取决于土壤深度。植物C输入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而矿质保护的影响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强(表层土壤中植物碳输入和矿质保护对微生物残体C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而在底土中,土壤粘土颗粒、铁铝氧化物和交换性钙提供的物理化学保护主要促进了微生物残体C的保存)。因此在地球系统模型中,为了准确预测土壤碳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反馈,应考虑土壤深处微生物残体C的差异驱动因素。
相关热门文章
SBB Editorial review | 微生物残体热: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GCB|磷添加减少了热带沿海森林中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
Nature microbiology | 微生物在土壤碳储量中的重要性
GCB | 微生物代谢对冬季变暖的响应会增强高寒草甸土壤碳的稳定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微生物代谢能力抑制了整个土壤剖面对气候变暖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积极响应GCB精选 | 全球土壤微生物存活时间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发、收藏、点赞、点在看
点”阅读原文“可获链接
版权申明:学术分享,侵权告改或删!